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2日

大河咏叹千古情

阅读数:472  

谷 昭

身边有两条独具个性的大河,一条是淮河,古称淮水,半路突然从中原杀出,经群山林莽,东流入海;一条是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沟通五大水系,和长城并称为中国两个冠绝世界的超级工程。

更为难得的是,淮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淮安相遇。步入淮安水利枢纽景区,在路的尽头看到两座塔楼式的建筑。塔楼之间是一架悬索桥,犹如彩练当空。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就在它的下方交叉而过。上部航槽承接着大运河的南北航运,船队往来如梭,浩浩荡荡;下部巨大涵洞没入水中,若隐若现。这种“上槽下洞”式建筑被称为水上立交,其规模为亚洲之最。

站在悬索桥上,立在大河之上,回想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公元489年,因北方流民所请,割今盱眙禹王河、洪泽湖以东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设置淮安县。如果从地名缘起角度考察,以淮安命名同样与淮河有关。淮安,即“淮水安澜”,一个“安”字更让人多一分安宁。淮河还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淮安居南北风气之中,“得燥湿之宜,具南北之美;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大运河对于淮安而言,是交融共生的。历史上,还没有哪座城市像淮安一样与大运河长久绑定在一起,相互成就。自夫差北伐算起,大运河已有2500余岁。虽然河道屡有变迁,但从来都没有偏离淮安。明清时期的淮安,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万千烂漫已成过去,数百年繁华堆叠的印痕依然处处可见,无声述说当年的气象壮丽。彼时的淮安城里,商铺酒肆鳞次栉比,车马舟楫穿梭不息,可谓八方来客酒正酣,牙板笙歌舞全城。而淮安城外,则是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风流雨打风吹去,如今怀想这静静的运河水,在沧桑岁月里,曾见证多少历史故事,映照多少万间灯火?

如果说大运河是诗意盎然的线装古书,淮河则是曲折激荡的长篇小说。淮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诞生过老子、孔子、孟子等一大批塑造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思想家;哺育过管仲、朱元璋等一大批曾左右中国历史走向的实干家。但就是这样这条大河也有极其委屈的一面。1194年,黄河在河南原阳决口,借道淮河入海,史称“黄河夺淮”。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向北折入山东,淮河故道淤废。“黄河夺淮”后,淮河屡屡决溢成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流域红旗猎猎,呼号震天,每一个见证者,都感受到这个新生国家旺盛的生命力。

站在悬索桥上,我想为什么淮安成为两条大河的交汇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此时,夕阳西坠,河水染上金色,一队满载货物的大船踏浪而来,浪花尚未平复,另一队大船又来了,浪花像鲜花开满了河道,开满了大运河之畔的淮安城。京杭大运河,这条从春秋时期走来的大河再次百舸争流,货运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我想这就是答案吧。

如果说淮安大地是一把大弓,淮安城是弓背,大运河则是弓弦,淮河就是射出的箭。淮河在入海之前,首先驻足洪泽湖。洪泽湖是悬湖,铺天盖地的湖水高悬于地面,稍有闪失,下游地区就成为汪洋。淮河水进入洪泽湖后再流出时分为四条路线,其中一条就是淮河入海水道。入海水道规划了几十年,老百姓期盼了几十年,建成后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来无独立通道入海的历史,提高了洪泽湖防洪标准,在江淮大地形成一道巨龙般的绿色风景带。如今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千里淮河将拥有完整意义上的入海大通道。不久的将来,就会有2000吨的大船从淮安通向大海。

站在悬索桥上,看着缓缓流逝的河水,不禁再一次为淮安这块灵秀之地而感叹。在两条大河的滋养下,淮安人既有大运河的兼容并包,又有淮河的攻坚克难,这已蕴藏在淮安人日常的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中,成为这座城市的性格底色和精神气质。“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这跳动的乐章在心头响起,我仿佛看到了“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漕运胜景已经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