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8日
杨金平
一路关爱一路歌
阅读数:340
今年69岁的老党员杨金平同志,从镇领导岗位上一退下来就担负起平桥镇关工委主任的重任。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抱着“为党育人尽余辉”的坚强信念负重前行,为乡村的留守儿童撑起了绿色成长一片天。
“下水方知水深浅”,他一上任,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骑车深入全镇各个村(居),找干部、访村民、进学校摸清全镇留守儿童的底数,会同镇教育总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梳理。杨金平多次骑车去留守和困境儿童家庭送爱心、送温暖,与村关工委商讨留守与困境儿童解困办法。当得知在南京创业有成的查锦堂是个善人,即刻与村老干部马长楼四下江南,与其达成了捐资助困的协议,同意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每年500元的帮助,直至大学毕业。
“杨主任啦,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今生今世也不会忘记。”陆桥村的孤困少年胡慧灵的奶奶接过老杨递上的500元捐资助学款泪流满面。这是一个特困的家庭。小胡的父亲是智障,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母亲又是聋哑,常年仅靠年老的奶奶生活。杨金平主动承担了小胡的帮扶任务。2021年10月的一天上午,他骑电动车进城到区关工委帮小胡申办助学金。回家途中在离家还有20多里的运河堆上车子没电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推着电动车往前挪,累得汗如雨下。老伴在家做好午饭不断地外出张望,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她用电话联系,电话中重复着“马上到家”,可是到了下午一点多钟,才见老杨落汤鸡似的推着电动车一瘸一拐到了家门口。还未坐下机关枪就扫过来了:“把你能的,看来还有两步走数呢!”面对老婆喋喋不休的埋怨,杨金平一笑了之。
校外教育辅导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可谓是学习乐园、心灵驿站。杨金平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2012年上半年为了建好镇中心辅导站,他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多次向镇主管领导提建议、打申请,终于在镇文化中心院内建成一间8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室,和与其相配套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及其活动场地。2016年为了创建省级“优秀中心站”,他想方设法提档升级。其间他的妻子患重症在上海进行胃切除手术,他直到妻子动手术前一天他才赶至医院。辅导站的提升工作和妻子的重病让老杨夜不能寐。“身在曹营心在汉”,病房里老杨用电话指导辅导站的同志做好工作。上级来验收的时间日渐临近,他心急如焚。老伴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金平,这里有孩子照应就行了,你还是回去吧。”儿子也说:“爸,妈这里有我呢,你放心吧。”由于他的努力,中心站获得了省级表彰。每年暑期上百名留守儿童在辅导站过上了“七彩暑假”生活。孩子们兴高采烈,家长们笑逐颜开,老杨的脸上的笑灿烂无比。
“关心下一代不是一句口号。关工委虽然不在体制内,但要做的事太多太多,我不敢说能做好,但我敢说能尽力。”杨金平对自己的岗位既看淡也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