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0日
当年看国庆阅兵
阅读数:397
朱 辉
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国庆大阅兵是在1984年,那年正值新中国成立35周年。那时我家有一台14吋彩电,隔壁邻居家有一台18吋黑白。不是屏幕太小,就是没有色彩,所以我们都去了各自学校、单位收看。
阅兵当天,我们全年级同学早早来到阶梯教室,不少老师也来了。
讲台中央的桌上放着一台24吋大彩电,如今看来,24吋实在太小了,那时几乎没有哪个家庭拥有这么大的彩电。
看阅兵式,对于我们和老师都是头一回,充满了新鲜感。观看过程中,我们犹如身临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的人们同步起立唱国歌,同步鼓掌欢呼。
相比后来看过的阅兵式,1984年阅兵式让我印象最深,一方面因为是第一次收看;另一方面当时时代背景特殊。距自卫反击战结束不久,老山前线仍炮声隆隆,军队处于实战状态。那年的阅兵部队已经换上了新式军服,天安门城楼上的高级将领还穿着老式军装。也反映出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改革开放正扬帆起航。
看完阅兵式,很长时间大家还被感染着,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对祖国未来充满了信心。
到了1999年,正值世纪更替。其时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回归在即。当时我所在公司老板是从机关辞职下海的,身上有一些公务员情结,他觉得看阅兵式一定要有仪式感,于是召集全体员工都来到了公司。相比1984年,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在阅兵式上得到了直观体现。军迷们能看出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一般老百姓也能发现军服更挺括了,不同兵种军服式样更丰富了。
到了2009年,国庆阅兵时正值我岳母去世,由于忙于办丧事,第二天才看录像重播。这才体验到10年前老板说的很有道理,看阅兵式要有仪式感,集体收看更能振奋精神。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放假中的我,特意去社区居委会,在大厅里和一些同样来寻找仪式感的邻居,一起观看了直播。虽然在场的大多是老年人,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蓬勃朝气。
阅兵式过后,电视台总会有一些后续报道。比如乡村的孩子们以树枝当枪,在村口学着阅兵战士走正步……这样的场景,每次阅兵之后都会出现,但孩子们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可见爱国情怀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国庆阅兵能让全社会振奋精神,增强凝聚力。不需要回看录像,谈及历次国庆阅兵,脑海里的记忆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