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2日
我区全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让集体资源“活”起来
阅读数:411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李 峰
多年来,违规侵占乡村公共空间的行为时有发生,大量资源被占用或闲置。今年以来,我区创新实施全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复垦平整土地、拆除乱搭乱建、挖掘发展潜力,越来越多老旧村居刷新“颜值”,“沉睡”的村集体资产被“唤醒”。
在流均镇中心村记者看到,一条清澈、干净的莫河穿村而过,两岸绿茵遍地,草木葱茏,环境十分美丽。据了解,今年该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全面清理莫河水域违章设施47处,昔日的脏乱差村居蝶变成美丽示范村。中心村村民林国生说:“现在环境好了,日子也舒心,而且还能开展种养殖,腰包鼓起来了,咱们老百姓没有不高兴的。”
王书超是流均镇中心村的种养大户,从事荷藕龙虾综合种养近10年,目前规模已经达到1050亩。今年,村里开展公共空间治理,腾出了大量闲置土地、水面,并公开进行招标。王书超积极响应,借着扩大种养面积的机会,探索实施新的综合套养模式,为口袋增收开拓了新渠道。王书超对记者说:“一直想扩大面积搞生产,刚好村里今年开展公共空间治理,腾出了300多亩水面,我承包下来做龙虾螃蟹的综合套养,一年能带来四五十万的收入。”
今年以来,流均镇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围绕“收”“用”两个关键环节,让公共空间美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截至目前,流均镇已落实问题治理3000多件,收回土地、水面面积约2万亩,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全镇18个村居中有11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流均镇党委书记张国风说:“通过全镇上下联动聚合力,有序清理腾空间,盘活资源促增收等治理环节,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村集体的家底更厚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让广大农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今年以来,我区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围绕“全面清、有序收、高效用”要求,强化问题攻坚,开展“百日竞赛”,推动“空间存量”转变为“发展增量”。截至目前,共排查出违规侵占农地、水体、道路和集体资产资源“三空间一资源”问题4.34万个,涉及土地面积22.32万亩,已收回土地面积22.29万亩,土地回收率达99.85%,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实现增收1.06亿元。下一步,我区还将以镇区空间为核心,重点推进镇区、园区、社区和村庄内外“四空间”治理,提升镇村整体面貌和功能配套。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锋表示:“做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乡村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的需要。我们开展的‘百日竞赛’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我们还将分阶段系统开展‘七空间一资源’全要素治理,为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淮安区样板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