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4月23日
光影里的乡情
——区摄影家协会成长记
阅读数:1040
本报记者 黄洁 通讯员 东方
伟人故里、运河名都、淮夷风情……这是淮安区留给世人的印象。而读图时代中,将这座小城的浸远风华、淳朴民风传播出去的正是摄影人的镜头,他们用影像记录着小城春秋,表达着对乡土的爱恋。
从殿堂走向广场
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楚州区(现淮安区)摄影作品展”在镇淮楼长廊开展,这是区摄影家协会第一次将影展从室内搬到室外。7天时间吸引了6000人次的观展者,远远高于之前每场影展不超过300人次的数字。
“100幅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座城市60年风貌巨变,很多关于童年、关于祖辈、关于城市的记忆被老照片唤醒,也勾起了人们建设家乡的热情。”《中国摄影报》记者文铁军评价说,更关键的是,走出庙堂,走向广场的影展打破以往摄影给人带来的遥不可及的感觉,成为了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让摄影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正是区摄影家协会主席葛华提议将影展从室内搬到室外的初衷。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葛华说,艺术走进民间,让更多的市民接受、参与、体验,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正是从2009年开始,一群人从观展者变成摄影爱好者,从摄影爱好者变成了摄影大奖获得者。他们当中,有教师、有工人、有企业家、有机关工作人员。冯健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摄影是他8小时以外的爱好。他将镜头聚焦家乡的草木人情,城市变迁、乡土风情、人们的喜怒哀乐在老冯的镜头中一一展现。
走出庙堂的影展激发了淮安区摄影人的创作欲,他们自发组织各种采风、点评活动,互相切磋交流摄影经验。为了锤炼队伍,区摄影家协会每月中旬前后集中开展一次外拍活动,邀请专业人士指导点评,评选优秀作品。
这些不设门槛,不收费用的活动,成为摄影人补充理论营养、提升实战水平的加油站。至2015年底,区摄影家协会已培养了5名国家级会员、12名省级会员、36名市级会员,发展了82名区级会员。他们相继捧回了200多个奖项,其中不乏国际影展、全国性影展等重量级赛事大奖。
摄影人的担当
“心中装着人民,才能捕捉到最打动人的细节。”不止一次,捧回各类大奖的摄影人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时,会说到这句话:“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始终不敢忘摄影人的使命。那就是:历史的记载、文化的传承、精神文明的建设。”
因此,区摄影家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不同类型的展览、比赛,活动既有宏大的主题,也关注身边的细小感动。
2010年,我区开展西游记文化年系列活动,每一个现场都有摄影人的身影,他们组织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其中60余幅作品被各大网站选用,在全国叫响了我区的西游文化品牌;
2012年,区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历时3个多月,为《人民画报》淮安区专刊整理图片数百张,让淮安区“伟人故里、运河名都”的形象深入人心;
2013年,“我身边的小康”摄影比赛,区摄影家协会挑选了10幅表现本地农村风貌的摄影精品,跟随文艺演出队一起下到乡村,一边展出一边讲解。有农民跟他们说:“村里干部天天说小康,我就没啥感觉。看了你们的照片,才发觉生活原来这么美。”
2014年,中秋佳节临近之际,区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摄影人来到了淮安区武警中队,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独特的眼光,记录战士们的生活、训练时的精彩瞬间,也表达了摄影人对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子弟兵的爱戴之情。战士们将自己的照片通过电脑传回家中, 给亲人报平安, 并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战士们说:“这么多的摄影家走到我们身边,为我拍照, 虽然不能回家,却能让家人看到我们在部队生活训练时的照片,这个节日过得很开心。”
2014年,区摄影家协会承办由中国摄影报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中共淮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第二届江苏摄影擂台赛”,将我区城市乡镇建设、人文历史传承、旅游景点资源向外推介,提升了我区在省内,以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区摄影家协会策划组织寻访抗战老兵活动。20名摄影人分4个摄影小组,自备车辆和慰问品深入26个乡镇寻访了29位抗战老兵,用摄影致敬抗战老兵,为淮安区抗战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在9月 1 日举办“铭记历史 . 筑梦未来——淮安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摄影展”上,70幅包括抗战老兵珍贵影像在内的作品,反响强烈。“这些老兵最小的83岁,最大的99岁。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摄影人高毅在谈到参加活动的感受时说,“我们将他们的影像留下来,希望后辈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不要忘记那个时代的英雄。”
镜头绘华章
艺术的发展是慢热的,需要持之以恒。多年的淬炼和打磨,2015年,区摄影家协会迎来了收获之年。
这一年,李正荣、冯健、方向东先后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打破了我区摄影界多年无人问鼎国家级的怪圈;
这一年,冯健、方向东被评为淮安市十佳摄影师,成为有史以来有两人同时入选市十佳;
这一年,葛华摄影作品集《故乡的记忆》出版发行,受到了来自中国摄影报社、人民摄影报社、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省市摄协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这也是我区摄影界第一本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个人作品集;
这一年,新秀崛起,璀璨夺目。摄影人朱红辉在系统学习摄影创作不到1年的时间里,近100幅作品在全国摄影大比赛和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于2015年下半年被吸纳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摄影离开生活就变成了没有血和肉的空镜头。”葛华表示,摄影家协会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鼓励会员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镜头记录淮安这片土地,用镜头承载历史、讲述故事。创作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