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4月23日
久病床前有孝女
——孙晓晴悉心照料瘫痪养母的故事
阅读数:773
沈怀宝
给养母喂饭、擦洗身体、按摩身子……孙晓晴每天重复着这些看似简单的琐事,从未间断,至今已有16个年头。
孙晓晴是南闸镇新河头居委会人,现任镇敬老院副院长。16年来,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
“在我小的时候,养父养母把我领回家是这样照顾我的,他们供我吃穿、上学,帮我成家、立业。现在养父不在了,养母年老生病,我要照顾好她到最后。”孙晓晴感激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以实际行动予以回报。
孙晓晴养父孙兆虎34年前病故,她的丈夫赵长军在上海船队上班,儿子儿媳都在昆山打工,每年很少回家,她要照顾好76岁的瘫痪养母,可谓是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现实,孙晓晴没有退缩,毅然挑起了家庭全部重担。她从养母2000年患病那年起,就吃辛受苦,一边认真在敬老院上班,一边精心照料养母。
2000年夏天,养母王素珍手骨折,当时家里两个小孩正在读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治好养母的骨折,孙晓晴向亲朋好友借钱,多次把养母带到镇卫生院治疗,还给老人买最好的营养品补身体。养母住院期间,她每天坚持给养母的手、脚、腰等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和辅助运动,每次长达一个多小时,使老人骨折很快好转。
屋漏偏遭连阴雨。2010年7月的一天,养母王素珍突发小脑多面积脑梗塞,孙晓晴及时将老人送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虽然老人转危为安,但生活不能自理。住院20多天回家后,孙晓晴每天要给养母喂药、喂饭、擦洗身子等。“最难的就是帮母亲翻身了。”孙晓晴说:“自从母亲脑瘫以后,老人浑身没劲,不能动弹,每隔二十分钟左右要帮她翻一次身。” 因此她每天晚上只能坐在老人床边椅子上打瞌睡,以便随时给养母翻身。孙晓晴还每年两次为养母检查身体,输液半个月,预防养母脑梗塞再次复发。
“再脏再臭,也是自己的母亲,自己从小不都是父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吗?”2014年3月份,王素珍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时,被邻居几个玩耍的小孩子撞倒在地,经医生检查,老人左大腿股骨球和右手骨折,经过4个月治疗,不仅用去近万元医疗费,还最终造成老人卧床不起。从那以后,孙晓晴不仅天天给老人喂饭、喂药,夜间还陪老人睡觉,按时给老人更换尿不湿,有时老人大便不通畅,她就用手一点一点抠出。尽管养母大小便都在床上,但是经过孙晓晴每天清洗,老人身上没有生一块疮,老人身上衣服穿得十分干净。照料卧床不起的老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孙晓晴从来不抱怨,她用一双勤劳的手,用一颗仁爱的心,精心照料养母,抚慰老人的心。
长期繁重的家务、生活的劳累,压得孙晓晴喘不过气来。她每天既要上班,做好敬老院日常工作,又要照顾好养母,特别是夜间时常为养母翻身、端接大小便,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造成体力严重透支。2009年起,孙晓晴就感到自己身体有些不适,起初她不当回事,也一直没有和家人说过。直到2010年8月份,她突然感到病情加重,后经市一院检查,她患上了左腿萎缩和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医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和休息,可她心一直惦记着养母,实在疼得严重了,她就买些去痛药品止痛,每天一瘸一拐的坚持上班和精心照料瘫痪在床上的养母。
“苦心人,天不负”。在孙晓晴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养母顽强地活了下来。“记得当年医生说过母亲能活个一年半载就不错了,如今已经1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活着,连医生都惊叹是个奇迹。”孙晓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