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7日
我的首个北马之旅
阅读数:515
薜良云
北马结束归来,我依然沉浸在这场马拉松盛宴的兴奋与感动之中。
北京马拉松开始于1981年,是我国规格最高、历史底蕴最悠久的马拉松,作为全国唯一能够从天安门起跑的赛事,用双脚丈量42.195公里,到达鸟巢终点庆典广场,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跑北马难在哪里?就是中签率太低,连续四年报名北马,都因多种原因未能中签。今年9月,北京马拉松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了比赛时间和报名方法,我呼朋唤友的填写报名资料,可是首轮抽签公布后,名落孙山,因为今年总报名人数达到13万人,只录取3万人,中签率仅为23%,看着跑团队友中签,心中既羡慕又嫉妒。北马无望,我准备参加长沙马拉松,谁知10月份竟收到了通知,北马候补竟然中签。
参加马拉松比赛,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2018年8月接触跑步,起因是我看到一名球友因为体重,打一局球要休息几次,当时自己体重也是飚到最高点,连走路都有气喘吁吁的感觉。如何减肥,我选择了跑步,于是几个球友相约每天早晨到体育场慢跑三公里,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四个多月。有一次,在体育场锻练的母校老师问我:“能否加入跑团,刚好月底有个迎新年半马活动。”“半马是多少?”他说21公里。我笑道:五公里都没跑过呢。老师鼓励我明天就跑五公里试试,过段时间再跑十公里,能跑十五公里就能完成半马了。我将信将疑,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咬牙坚持完成每天的目标任务。我清楚地记得:2018年12月31日清晨,顶着凛冽的寒风,我和跑团的伙伴们扛着大旗向市区的国师塔出发。现场几百名跑者听着口令做着统一的动作热身,最后用了2小时40分,收获了我人生的第一块半马奖牌。
第一次赛事活动让我尝到了跑步的乐趣,更增添了坚持跑步的信心。此后我每天早上四点半从家中出发,体育场、里运河、小区、乡村道路上都留下了我跑步的足迹。每天十公里,每个周末完成一个半马,每个月的跑量维持在300~350公里。
我之所以敢挑战北马,是付出的汗水与艰辛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与力量。金秋十月,跑友四人坐高铁踏上进京的旅程,傍晚时分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展厅,领取参赛号码和参赛包后,来到赛事体验区,拍照的服务员问我:“第一次参加北马吗?准备啥成绩完成?”我怕说少了没面子,随口说了句:“第一次,3小时58分”。服务员立刻在显示屏上打出具体的时间,同时用电子荧光笔为我画上一双飞翔的翅膀。照片出来后,我后悔自已的轻率回答,今年下半年每天都是七分配速跑,怎么能完成破四的成绩呢?
算了,不想那么多。来北京怎么能少了美食,“北门涮肉”是老北京人的首选,只是排队用了近两个小时,麻香味的蘸酱真是大开胃口。饭后,与同行骑上自行车到天安门广场兜风,想拍张与城楼合影的照片真不易,安保人员嘴衔哨子,手中的旗子挥个不停,根本无法停留。价位不菲的小宾馆洗澡用水太不给力了,冷水洗得我浑身发抖,深夜两点醒来,鼻子不通,全身湿透,膝盖上还冒着水珠,感冒症状也出来了,昏昏沉沉无法再睡,只好熬到天亮。在同行的鼓励下,一大早我穿戴好参赛的服装,向起点天安门广场迈进。
天安门广场约3万名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跑者,按成绩分成ABCDEF区,开赛前的万人国歌大合唱,群情激昂,歌声响彻云霄。随着发令枪的响声,三万人一起冲过了起跑线。跑了一公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更加雄伟,许多跑友停下脚步,只为留下精彩的瞬间。放眼望去,宽阔的长安街上蔓延几公里,那是一个红色流动的人的海洋,我的心里装满了兴奋与激动,对着一路的摄影师摆足了姿势,还拿出手机向家乡的跑友们现场直播。
北马比赛的沿途啦啦队员和观众们非常热情,有摇旗的,有敲锣打鼓的,有大声呐喊的,有短促激昂的歌声,铆足了劲儿给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充分展示了首都人民的热情。长时间的奔跑,是对参赛者耐力的考验,主办方贴心地在沿途设置了“补给站”。摄影师们坐着电摩或站、或背靠骑车人,努力捕捉拍摄选手们跑步的风采。我记得大约跑至28公里的时候,路上观众少,跑道也宽敞,恰巧看到电摩载着一个摄像师在跟踪拍摄,我顿时来了精神,摆了几个动作,以人民警察的身份敬礼,用双手举在头顶比爱心,伸出右手大拇指点赞!当我跑到37公里的时候,接到同事的电话:“刚刚在央视体育频道上看到我跑步的镜头啦”!我一听,上了央视,脚下像生了风一样感受快到终点冲刺时的激情与喜悦。
3小时58分,我跑完了北马42.195公里,那一刻一下就觉得轻松了,我终于安全完赛并成功破四,到达终点的那一刻,我深深懂得,付出的汗水永远都不会辜负你。
北马是我心里的朝圣之旅,跑步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收获了人生最大的生活乐趣。是啊!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看到雨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