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26日
车桥镇:
兴产业谋发展 惠民生促和谐
阅读数:524
通讯员 张传兵 周学佳
近年来,车桥镇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不懈兴产业、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努力抓实方方面面工作,全镇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足音铿锵。
1
兴产业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今年9月份,投资1.12亿元的芡实加工和研学基地项目基本建成,并通过了上级竣工验收;计划投资1.2亿元的龙创金属制品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只有引进一个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新项目,才能为车桥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车桥镇班子成员冲在招商引资第一线,先后奔赴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精准开展链式招商,先后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个,增资技改项目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个。在马不停蹄的招商过程中,该镇发现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比政策招商更具吸引力。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思维,围绕有色金属、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芡实深加工等产业集群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力度,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与关联度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壮大全产业链条。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近年来,车桥镇加快构建分层分类、梯队成长的企业体系,建立健全镇级领导和部门常态化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机制,深入开展经济网格化走访服务,加速培育企业方阵,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这两年全镇新培植入库列统工业企业6户,到今年底列统工业开票销售达到24亿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芡实产业,该镇按照规模种植、龙头牵引、区域品牌的发展思路,推进芡实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生产体系进一步优化;深化院地合作,成立车桥芡实研究院,深挖芡实药食两用价值;大力实施“育龙”计划,招引培育芡实龙头企业;连续举办两届芡实文化节,开展芡实产业招商推介活动,与8家院校、6家食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芡实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2
优环境
刷新高质量发展“新颜值”
“现在这街景做得多好啊,门店招牌高端大气,不管是门前规划的停车位,还是绿化带里绿植,到处看着都很舒服……”提起镇区的变化,车桥的老百姓赞不绝口。城镇建设,必作于细。2021年以来,为提升集镇形象,该镇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推进,用近两年时间实施了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项目和省级重点及特色镇发展示范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镇注重把控好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新建黑色化道路、沿路房屋立面出新的基础上,实施了老水厂、大剧院片区更新工程,新建口袋公园、淮安书房,打造车桥文化中心片区,统建店牌店招,新建主道路入口标识等。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留住这个片区它身上所存在的历史印记,留住乡愁,既让返乡游子、回乡创业者为家乡的变化而感到自豪,又让来车桥务工经商人员感受到诗与远方的美好景象。改造后的富福路等片区一改以往街狭巷窄的场景,焕发出新的活力。“改造之前我们街上房屋外立面破旧、路面坑洼、空中管线杂乱等问题都得到解决了。”群众高兴地说。
人居环境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色。车桥镇坚持“以物化人”,先后实施了306县道沿线环境提升、镇区街景提升、高速高铁省道及镇村主干道沿线环境提升、户厕改造、生态河道、公共空间治理等一系列工程,促进“三生”融合,治理成效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和幸福指数。
3
惠民生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该镇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想富,先修路。今年来,该镇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题,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事一议项目等涉农资金,累计投入1214万元,新建、改造乡村道路和田间道路16.5公里。
小路灯,大民生。路修好了,该镇又把群众的出行安全放在心上,着力做好镇区和乡村公路美化亮化和道路安防设施建设工作,一盏盏路灯“点亮”了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也温暖了每一位村民的心。
该镇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的同时,还加强了安全生产等社会风险管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自建房、厂中厂、道路交通、餐饮燃气、建筑施工和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自建房安全工作获省市住建部门肯定,一支力量管安全探索被市应急管理局推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夜间治安巡逻和重点场所检查,群众安全指数保持在98%以上。
漫步车桥镇的街头巷尾,干净整齐的道路、白墙灰瓦的房舍、四季常青的花木,无不让人眼前一亮,该镇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愈发坚定。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车桥镇广大干部群众将以苦干实干、争先率先、冲锋冲刺的奋斗姿态,用敢为善为的实际行动打好“新车桥战役”,书写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