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16日

他乡挽歌

阅读数:504  

赵兴明

已有好多年没回那个小镇了,心中十分思念。

小镇并不是什么名镇,也不是我的故乡,但我却在那里找到过足慰平生的愉悦,也找到了足以改变我思想的认知。

小镇坐落于皖苏交界处,它怀抱一条发源于皖北小镇、流入江苏洪泽湖的瑶河。背倚横亘苏皖绵延百里的峰山,小镇的名字叫:“后窑”。

说起这个地名它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

传说:在朱元璋打下天下后,他为了自已的子孙能永坐江山,就派出熟谙堪舆风水的刘伯温,号称“过路阴阳”,又曰:“南方先生”。去四处寻找龙脉,然后派人挖断。不使真龙出现,来抢夺自家江山。

古人相信能当皇帝坐天下的,都是真龙托世。

当刘伯温行至峰山脚下的窑河时,他就发现了这条龙脉。

他观察,这条龙脉的龙头伸在窑河里,而整个身子却蜿蜒地搭在了峰山下。

他为了防止这条龙气逃遁,预先作法用一根红丝线拴住一枚金戒指,将戒指悬在窑河里的"龙头"上;而后在龙身的前后,建了两座沙窑。

沙窑建成后,刘伯温特地嘱咐窑头,开火后要不间断地烧上七七四十九天!等四十九天后方可取出窑河边的那枚戒指。

话说刚烧到第四十八天那天,窑头的妻子因多日不见丈夫归家,怀疑他有了外遇。于是,就多方打听,找到了丈夫。

据说,由于这窑头的女人破了刘伯温的法术,让这条龙逃脱,去了西北。

后又传说,推翻明朝根基的李自成,就是这条逃龙。

当时刘伯温知情后,也只能哀叹天意难违。

从此以后,那两座沙窑就被弃置了若干年。

这传说虽被添枝加叶,但主体是确有其事。这个镇子后面,确有两个沙窑,“后窑”的名字就是这么个由来。

小镇因盛出黄沙而闻名。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遍地开花,黄沙的需求量急剧暴增。来自四面八方的开发商和跑船人都来此地购买黄沙。一时间这叫“后窑”的小镇也就商贩云集,热闹非凡了。

我自然成了这里跑船和买卖黄沙人中的一员。

小镇很原始,也很纯朴。街道两旁的门面,是由土坯草屋,和夹着半砖半瓦结构的民房对称而建;中间是条土路。街虽土气,却有逢集。

来自附近村庄的农人们,或用挑筐,或用独轮车,把自家田里自长的农产品;或自己伺养的家禽、牲口,一字排开,摆在路的两边售卖。

这里人从不掺杂使假,也不漫天要价。集市虽小,但物品很全,大到日用百货,小到针头线脑,应有尽有。与其说,他们是来赶集卖货的,倒不如说他们是借机来寻亲会友、或说是来凑热闹的。亲朋一见面,会热情问侯;那笑意里,满含着诚挚与温馨。

有的人见着了至亲或朋友,干脆把带来的货物托于身边熟人代卖,或直接就送了人了。尔后,索性相携亲友,热情满满地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每每见此一幕,我的心里就会油然的升起一丝喜悦与安慰,仿佛那搂肩搭背走进酒馆的人中有我……

更令人感到欣喜,就是这里的茅房;每隔二三十步就会有一个。不用排队,更无人收费。它们多是露天的,形同数字的6和9。若是你有内急的话,大可不必像在城里着急找侧所那般狼狈,它倾刻就能解决你内急的问题。并且,无甚异味。你还可以蹲在茅坑上,一边品着香烟,一边昂头看着篮天上的白云悠悠飞过……

这里最让我难以忘却的,还是窑河对岸的那个疯女子。她前一段时间里,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祥子——你快回来呀——我在等你呀——”那带着哭腔地长叫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在夜深人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凄厉,令人心伤。苏试赤壁赋中的句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还不足以形容。直到她的家人寻来后把她带走,河边方才安静下来。

天亮打听当地人,才知道,那女子的未婚夫是个消防兵,在一次救火中不幸牺牲。她因受了刺激,每逢夜黑人静,总会跑到窑河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未婚夫的名字。因为,她就是在这里和未婚夫最后一次话别的。

我船第二次回转时,深夜里就再也听不到那女子的凄号了。听说,在我上趟离开没几天,那女子就失踪了。亲人们最终还是在她与未婚夫分别的地方发现了她的遗体……

后来,我每当在黑夜、听风拂起波浪撞击船体时,在打着节拍的音符里,好像分明就夹带着那女子的凄号声,以至我经常难入梦乡……

从此,也划出了我思维认识上的分水线。

久违了,窑河!

华夏女子中,何时再现,像窑河边黑夜里的姑娘,为自己嚎放哀情的——挽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