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23日
初踏蜀道
阅读数:392
前不久,去四川旅游,临行前,突然想起了《蜀道难》的意境,心中不免发怵,还特意买了双解放鞋,以备山径、磴道之需。
然而,进入成都市区,只见楼宇林立,街道宽阔,一派天府之国的繁华景象。去都江堰、峨眉山,也都是宽阔的大道,够几辆车并行,丝毫没看出蜀道难的痕迹。
在成都,我们问导游:“四川还有栈道吗”?导游秦小姐自豪地回答说,现在公路四通八达,要走桟道只有去高山峻岭的景点了。不过,如果我们早出生2000多年,成都这里就有栈道哩。秦小姐还给我们讲了成都市金牛大道的来历:相传,秦国想入侵蜀,但苦于道路艰险,难以用兵,于是,秦王便对蜀王诈称秦国有头金牛能屙金币,愿送给蜀国,但蜀国需修一条大道通往秦国,才能迎来金牛。蜀王信以为真,动员全国民工终于修筑成了一条大道。然而,大道修好了,蜀国没迎来金牛,而是迎来了秦国的侵略大军。为记取这一耻辱,蜀国人便给这条大道取名“金牛大道”。
《战国策•秦策》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可见多山的四川,道路崎岖,栈道之多。游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时,在馆内的《三国文化存列》室见到了古代栈道样本,它是木头的,有无柱式、悬崖搭架式、依坡搭架式、标准式等多种。这么多式样,估计是依山就势的选择吧。
如今的四川交通发达,即使在高逼青冥,云绕山腰的峨眉山,也有盘山公路可行,汽车不能通行的磴道,有抬滑竿的在招揽生意。走磴道虽陡峭,只是费力,而无险。只是到了“自然生态猴区”,我们这才看到了栈道,有木头做的,有水泥做的,紧贴斜坡或凌于水面,但其宽敞、稳固,走上去踏实、平稳,过索桥时,有人还当荡秋千般摇晃,充当儿戏。登临金顶时,崖壁陡峭如切,难于攀登,但现代的索道,又安全又省力又快捷,更感受不到蜀道难了。
后来,在小山峡乘船游览时,在大宁河逆流而上,左边峭壁上离水面几米高的位置上,两排绵延数公里的方形小洞引起人们注意,导游告诉大家,这就是古代栈道留下的历史痕迹。可以想象,古人建栈道的艰难,也可想象,走栈道的提心吊胆的心态,向上看,巨石悬顶,向下看,水流湍急,险窄处,确是“猿猱欲度愁攀援”,欲过此道,何止一个“难”字了得。一位游客说:“如果这些栈道保存下来,不就是又一景观吗。”另一游客说:“现今交通立体式,且高度发达,桟道即使存在,也不会有人走了。再说,木栈道经不住风雨剥蚀,要保存它,是划不来的。”
在小三峡与小小三峡汇合处,我们走了一段建在悬崖上的栈道,不过,是仿古的,具有木纹色彩的栈板及栏杆,用手一敲,是水泥制作的,晃一晃,纹丝不动,坚固得很。站在仿古栈道上向下看,屹岩峥嵘,虽然也令人心悸,但在上面行走,怎么也找不出《蜀道难》中令人胆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