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1月30日
龙年说龙
阅读数:697
赵 进
玉兔追风千里志,金龙拱日万家春。转眼,兔儿爷欲交接力棒,蹦蹦跳跳回天宫述职报喜,甲辰龙年摇头摆尾将至,龙年驾到,品一杯提神龙井,又该说一说神龙了。
自古,对龙的崇拜与敬畏,已深深融入泱泱中华血脉,世代以龙的传人为豪。关于龙及龙年来龙去脉,数千年有蛇说虫说等众说,源于蛇较为神似,而龙年可溯春秋时期,由人们心中的精神图腾、护佑风调雨顺的保护神,渐渐演变为过年生肖。每当龙年过年,张灯结彩格外喜庆,无论是写的剪的绣的,还是家家户户门窗上贴的,可谓四字:龙飞凤舞。
龙的形象,由抽象到具象,堂堂古人不凡想象,又可谓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神一般存在。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比。春分直上九重天,秋分能沉百尺渊,极具高贵之尊、祥瑞之气……
龙的神话颇多,《伏羲氏》与《女娲补天》尤为代表。相传,龙帝,即玉皇大帝,华夏始祖黄帝化身,骑龙升天后又为天帝。龙与帝同为神灵,光其东海龙宫,由虾兵蟹将重重把守,足见万物之长。虽奉神龙,却鲜活于人们心中,化作像形云朵,众生无不仰望。
在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里,龙是浓墨符号璀璨明珠,底蕴极其深厚,骨肉龙脉传承了几千年,尊龙拜龙喜龙好龙爱龙佩龙,雕龙画龙塑龙铸龙舞龙说龙。现今,古老华夏巨龙,早已从东方腾飞世界。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古诗写龙如此唯美,佳句绝句颇多。《骊龙》诗曰:“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以龙马精神为代表的成语词汇,通透间散发龙翔九天,大展宏图的能量;龙凤呈祥、望子成龙,寓意美好祝福;龙腾虎跃、龙吟虎啸、龙腾四海,象征藏龙卧虎的人民军队昂首向前。
就像“二月二龙抬头,所有烦恼不用愁”顺口溜,关联龙的歇后语也好似鲤鱼跳龙门那样有趣,诸如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不认一家人、国舅爷坐龙廷——借着香风上了天、寒冬腊月摆龙门阵——冷言又冷语、海龙王找快婿——水里来水里去……
龙文化博大精深,宛若龙堂凤阁的圣殿,又若北京故宫盘龙的“四梁八柱”和九龙壁那般灵动厚重,自有二龙戏珠之妙,龙头凤尾之彩,纵然神笔吴承恩,笔走龙蛇亦描绘不尽,只能泼墨写意“画龙点睛”。中国红中国龙,值此龙腾盛世、年味“龙龙”之际,送赠一副对联聊表心愿——上联:喜庆爆竹送玉兔;下联:吉祥梅花迎金龙;横批:龙年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