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1日

汪步端和彭翼仲的关系

阅读数:4097  

刘怀玉

网上读到杜雪巍的两篇文章:《汪步端在新疆》《汪步端家世渊源探秘》。前文说“晚清末期,北京《京话日报》主笔及创办人彭翼仲,因‘妄议罪’被发配新疆。彭翼仲回到内地后撰写了《彭翼仲五十年历史》一书,追述了其流放新疆时,备受迪化知府汪步端的关照。因为彭翼仲的爷爷彭蕴章与汪步端的爷爷汪元方系同朝为官,交谊深厚,两家联系异常密切。或许汪步端、彭翼仲二人,他们在儿童时便相熟,两家渊源颇深。”后文又说“汪步端先祖安徽歙县,后迁至浙江杭州余杭镇,又迁至江苏淮阴。”

说“彭翼仲的爷爷彭蕴章与汪步端的爷爷汪元方系同朝为官,交谊深厚,两家联系异常密切。”这说法是错误的。汪步端的爷爷是汪廷珍(1757—1827),不是汪元方(1804—1867)。《民国歙县志》卷四《选举·科目》:汪元方,道光八年举人,“字啸盦,洪琴人,余杭籍,癸巳进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谥文端。”汪廷珍也谥文端,都姓汪,但不是一个人,汪廷珍比汪元方大六十岁。说“或许汪步端、彭翼仲二人,他们在儿童时便相熟,两家渊源颇深。”更是随意想象。

《汪步端家世渊源探秘》一文中说,汪步端是汪元方长子汪树屏的儿子。汪树屏弟弟汪树堂任淮安府知府,又兼任淮安榷关监督一职。“汪树屏在京供职时,因工作变动频繁,他将妻妾家眷、子女均安置在了弟弟汪树堂处,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汪步端的籍贯便是跟着家中的籍贯变动而改变,所以后来汪步端在新疆题诗作画时,往往以‘淮阴汪步端’来自诩。”封建社会中一个人的籍贯怎能随意更改?这是胡拉硬扯。

淮安的汪步端本来就是本地籍贯,淮安古称淮阴,故汪步端署名时冠以“淮阴”二字,对于汪树屏的儿子则是不可能的。而且“矩亭”是汪步端的字,排斥了汪树屏儿子的说法。又说汪树屏当过张学良秘书,写过《我所认识的张学良》。其实那个汪树屏乃辽宁开原人,本名汪国藩,字树屏,1896年出生,一直活到1986年。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汪步端与彭翼仲家的关系,得从汪步端的祖父汪廷珍与彭翼仲的曾祖父彭希涑(1761—1793)说起。彭希涑字乐园,号兰台,与汪廷珍乾隆五十一年江南乡榜为同年举人,其弟彭希郑(1764—1831,雅田,号苇间、雅泉)又与汪廷珍乾隆五十四年会榜为同年进士。

彭希涑之子彭蕴章(1792—1862),字琮达,一字咏莪,谥文敬。道光十五年成进士,累迁左副都御史,人称中丞公。据彭祖润履历,彭蕴章有八子:慰高、元夔(殇)、祖芬、祖贤、祖彝、祖寿、柱高、祖润。

彭希涑之孙彭祖贤(1819—1885),为彭蕴章第四子,字商耆,号芍亭。以父荫,为户部主事。咸丰五年(1855)举人。历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湖北巡抚,一度署湖广总督,有惠政。

彭希涑之另一孙子彭柱高(1827—1900),为彭蕴章第七子,字寿史,号艾圃,官兵部武选司主事。彭希涑之曾孙彭翼仲(1864—1921),彭柱高之子,彭祖贤之侄。

彭祖贤为汪步端祖父汪廷珍《实事求是斋续集》作跋云:

嘉道间山阳汪文端以文章风节负海内重望,一时士识与不识,无不仰为泰山北斗。曩先文敬公尝谒公于京邸,求为先祖兰台公作遗稿序,刻之卷首。兵燹后版片毁失,近以藏本重付手民,而原序已佚,无从物色。适公孙矩亭司马来鄂,出公求是斋遗集见示,则原序正在集中,欢欣鼓舞而不能自己。乃叹文字因缘,不先不后,巧为作合,若有数存乎其间焉。殆亦先人呵护之灵有以默之欤?公于学无所不窥,而操履方严,有人伦鉴,凡所识拔,多为名臣。身没之后,声势烂然,文固公余事耳。矩亭为予言,公著述甚多,是集已非足本,迺并石板亦付劫灰,引为憾事。予维公与先祖兰台公江南乡榜同年,又与先伯祖修田公己酉会榜同年,今八弟祖润之妇叶,又公之外孙女也。年姻世好,重以乡先达老成宿德,特为分俸影刻,俾广流传。因念公为先兰台公作序时,正祖贤始生之岁,今祖贤乃得重刊公集,事在六十年后,而其机早兆于六十年前。或亦公与先文敬公所共慰者乎?公趋鲜暇,因属陈君宝树、叶君兆纲代雠校之役。盖公壻为前节相汉阳叶崑臣年丈,两君又年丈之壻与孙也。矩亭岁一至鄂,省其姑母太夫人于汉皋,因以过予。是集之刻,实肇于此,附记之以谂来者。时为光绪壬午(八年,1882)嘉平中澣,长洲年再姪彭祖贤敬跋于武昌府署之雍熙堂。

汪廷珍《彭氏乐园兰台遗稿序》在其《实事求是斋遗稿》卷二:“乐园太常为仆乡试同年生,其人端厚静穆,不苟言笑,邂逅之下,知为纯学之士。然造次别去,未尝得与通殷勤论学术也。未几而乐园归道山,俯仰今昔几二十年。今其嗣子举江南试,偕计吏北上,访仆于京邸,出其先人制艺,属为之序。”

彭跋文中所讲“文敬”,以及汪序中所说的“嗣子”,为彭希涑之子彭蕴章,即祖贤之父。跋文中所讲彭祖润(1845—),字德身,号岱霖,为彭蕴章第八子,即祖贤之弟。彭希涑之孙彭祖润娶汪廷珍的外孙女,即汪步端姑母的二女儿,也就是汪步端的表妹,于是也就成了汪步端的表妹婿,他们就成了郎舅关系。

“年再姪”,科举时代同榜登科者为同年,互称年兄。同年之父为“年伯”,祖父为“太年伯”,自称“年侄”、“年再侄”。他们的祖辈是同年,这“年再侄”是对汪廷珍而言的,无论从这称呼上看,还是从两家世系关系看,他们是同辈人,还沾有一点亲戚关系。汪廷珍《实事求是斋集》四卷为其次子汪报闰(汪步端父)搜集,道光二十九年刻成。原板毁于兵燹,光绪八年十二月,彭祖贤为汪步端“分俸影刻”,得以重刊。并为刊《续集》一卷,作跋一通。可见彭祖贤对汪家很友好。

汪廷珍女婿叶昆臣,即叶名琛(1807—1859),字昆臣,自号海上苏武,湖北汉阳人,清朝末期南疆重臣,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等男爵。彭祖贤跋云“矩亭岁一至鄂,省其姑母太夫人于汉皋”,此姑母即汪廷珍女、叶名琛妻。从此语看,汪步端每年都要到武汉去看他的姑母的。

通过上述的关系,彭翼仲的世交汪家,不是余杭汪元方家,而是淮安山阳汪廷珍家。他与淮安汪家是世交,而且沾有亲戚关系。按通常惯例,彭翼仲为汪步端的世侄,或者是“姻姪”,不是一个辈分。

彭翼仲创办的《京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