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6日

儿时的春节

阅读数:338  

王忠珍

2024年2月,我将度过81个春节。依我回顾,农村农民至少我的家乡车桥镇高舍村农民幸福指数最高的春节,当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春节,其时虽无“春晚”,也无电视看,且没有摆脱贫困,但农民总是带着极其欢愉的神情,迎接春节。

丰衣足食并不代表人人都会感觉到幸福,而长期处于黑暗中人突然走向光明,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几千年封建社会,20多年民国政府都剥夺了农民基本生活要素——土地。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1948年在淮安实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每人分得二亩地。用老百姓的话说:“民主”政府来了,拨开乌云见晴天。”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民心目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救星。农民经过多年的动乱、灾荒的苦难日子,终于过上太平日子。那种精神上的欢愉溢于言表,欢乐的神情全面冲淡了贫穷的阴影。

春节到了,可以痛痛快快玩两个月。一进腊月门,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依稀记得当年许多“顺口溜”:二十四送灶爷、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磨小麦、二十七别着急……大年初一拱拱手,陈年的款子未到手”。家人添点新衣、鞋、帽。清理住房内外环境卫生,而且必在腊月二十四日“送灶”前,“扫陈(尘)”。吃物上百分之百自产自销品种。蒸馒头,淌水糕,压方糕,炒米,搓汤圆,晒干腌制的鸡、鸭、鹅、鱼、肉。从1954年到1957年这几年,农民日子最舒坦,过年村上近五成人家腊月杀猪过年食用。一般一头猪要养八九个月,养猪喂粮糠,野菜,泔水等,绝无任何“配方饲料”,那猪肉扑鼻香。农民有了田,心中踏实,干活有劲头,日子有奔头。过春节时口号是:“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理摸种田”,“过了正月半,‘家伙(盛食物器具)才空一半”,全是实情。春节时所谓赌钱,男的不过打朴克,其时叫“打夯”,按点子大吃小,王最大。一场下来,输赢至多四五元。妇女玩纸牌:俗称“八十四”,输赢只有二三毛钱左右。

一进腊月门,大人就嘱咐家中小孩,禁说若干话,禁做若干事。从头一年的腊月到第二年的正月两个月里禁说的忌讳话如:某样食物吃光了,不能说“光了”“完了”“没了”等字眼,而只能说“满了”。打碎碗碟,寓意新年不顺心,但有老人随口用"碎碎(岁岁)平安”4字破解。加工年饭食品,如蒸馒头、压方糕,磨小麦、舂米等,劳作时间再长、再累,不准抱怨说:“还没做完啦?”“还有多少?”等类不吉利的话,而只能以笑脸维持耐心默默劳作。那年头农村处于落后的小农经济状态,没有任何机械加工粮食设备,如吃米用碓舂,吃面用石磨子磨。好在那时各家也只能有二三十斤小麦而已,一则我们家不长小麦,只长水稻。仅仅是圩头子上长些,或到亲戚家以粮换粮来的,数量多不起来。二则小麦面在那时是高档食品,农民舍不得吃。蒸的馒头,麦面仅仅是皮儿,而主要用的白菜、萝卜等馅儿包,那馅心儿鼓鼓的。吃馒头,是让你吃馅儿,不是叫你品尝麦面。糯米面比小麦面更金贵了。秋后,再穷的人家总要用泥瓮子装几十斤糯稻留着过年做汤圆子吃。稍为富实的人家正月十五和二月二也可吃到汤圆。一般人家这两天也不吃汤圆子,只有在正月里来贵客可用汤圆招待。如儿子谈对象,女儿找婆家时、媒人或新亲上门时吃汤圆,它是“圆子”,预示事情圆满。

总之,春节前后忌讳五花八门,事实上,大人们也明明知道,不可能让孩子不说有违大人意愿的话,因而家家户户春节贴对联时,首先要写一个“童言无忌”红纸条贴在锅灶前灶神爷像下面。我家人口多,劳力强,自耕自种,又养鸭子又种田,年年过年杀猪,小日子确实过得舒心。

一到春节,便是大人和孩子们的天堂之日,没电视看,但人们精神是饱满而充实的。小孩整天活蹦乱跳,大人喜滋滋,乐融融的,脸上绽放着春色。那热气腾腾的除夕夜,欢天喜地年初一的拜年活动,初一至初五,快乐的文娱表演节目,许多美不胜收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