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05日
河下街道“花式课堂”让党员冬训“动”起来“热”起来
阅读数:369
通讯员 何 清 严 磊
自党员冬训开展以来,河下街道围绕党员冬训新任务新要求,在新一轮学思践悟中持续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创新打造“花式课堂”,真正让党员冬训“动”起来,“热”起来。
活用教学载体,以“立体式”课堂为党员冬训“凝心聚力”。街道坚持用好用活辖区资源,把家门口的教育基地变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式课堂”。党员干部群众在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市古运河文化展馆等生动的场景中边参观、边学习、边思考、边交流,通过古朴的老物件、精美的图片展板、有趣的多媒体体验,使党员干部群众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把革命历史资源有效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为党员冬训提供了生动教材。
拓宽教学途径,以“沉浸式”课堂为党员冬训“提味增鲜”。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制订宣讲方案,把党的二十大理论知识转化为党员群众乐于接受的“小切口”,采用“理论+文艺”的形式寓教于乐,拓展公园广场、街头巷弄等流动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跳出来、唱出来、演出来,解决了理论宣讲“高大上”与“接地气”的矛盾。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冬训系列活动,以“写‘福’字送春联”“喜迎元宵节·巧手做灯笼”“猜灯谜”等沉浸式体验巩固学习成果,让大家零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延伸教学触角,以“移动式”课堂为党员冬训“驱寒送暖”。为确保冬训参训全覆盖,各党(总)支积极开展送“理”进基层活动。本次“送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等,将专门印制的冬训学习手册送到党员家中,通过面对面地辅导、心贴心地交流,提升冬训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温度。针对在外工作的流动党员,邀请党支部书记录制冬训微课视频,用百姓语言讲好身边故事,结合学习强国、理论之光等线上平台资源打包推送到党员群众微信中。积极探索“指尖阵地”,将学习形式由“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变,引导党员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延伸学习触角,不断激发党员学习工作热情。
创新教学形式,以“互动式”课堂为党员冬训“提质增效”。打破传统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式”宣讲模式,创新“主客体互动”新模式,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将党员冬训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冬训主题阅读分享”“学四史 践初心”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读书研讨活动,持续掀起冬训读书热潮。结合“三微”活动,开展有“理”一起说党员冬训分享会,邀请各支部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等诵读习语金句、分享学习心得,以交流学习鼓足“干劲”。在幸福河下APP推出《河下有“理”,请接收~》专栏,定期更新党员干部群众的冬训微感悟,引导大家共同学、主动想,持续擦亮特色冬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