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05日

平桥镇

乡村“土特产”做出增收“大文章”

阅读数:271  

通讯员 黄 煌 杨 帆 韩晓健

近日,平桥镇李前村传来好消息,该村牵头打造的“平桥牌”大米收到400袋的订单,2万元货款直接汇入了村集体账户。喜事接二连三,就在不久之前,李前村与南京审计大学达成合作,向其食堂输送了14吨“平桥牌”大米。订单接连不断,让李前村农民尝到了钱袋子鼓起来的喜悦。

平桥镇紧靠京杭大运河,水田资源较为丰富,水稻种植条件优越,拥有浓厚的稻米种植文化。近年来,该镇利用全国标准化粮食(水稻)生产基地创建契机,加大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推广力度,生产出了口感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不断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

种植优质稻米,平桥有“三宝”,而这第一宝就是“测土配方”。“以前我们都是粗放型种植,稻米的品质拿到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李前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兵说,近几年,他们邀请农技专家,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对土壤进行体检,按照稻米需要的营养,科学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补足土壤微量元素,让农田吃上了“营养餐”。第二宝是“稻鸭共养”。让鸭子担当“种田能手”,一方面用鸭粪做肥料,减轻稻田污染;另一方面让鸭子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虫子,活水肥田。第三宝是“智慧种植”。“我们利用稻田智慧管理系统实时观测稻田情况,通过手机APP就能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王建兵说。

种植的方式更加科学,大米的“经济账”自然亮眼,王建兵说,“以前村里只卖稻谷,一斤卖1.5元。现在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凭借优良的品质,一斤大米最高能卖到4元,销售至山东、南京、镇江等地,可以说供不应求。”

另一边,平桥镇孟集村也找到了自己的高效益养殖项目——白玉蜗牛养殖。“通过前期考察,我们发现养殖白玉蜗牛每亩地可带来近2万元的年收入,比传统种植项目收益大大提升。”孟集村退休村干部、白玉蜗牛养殖专员杨玉玲说。去年6月,孟集村积极联系在外乡贤考察产业项目,立足村情实际,采用“村集体+公司”的合作模式,发展白玉蜗牛养殖。村干部带头赴山东脱产三个月,攻坚学习养殖技术。2023年12月10日,第一批5200只种蜗牛进村,如今已经孵化出约3万只小蜗牛,再过两三个月,蜗牛到达成熟期,1吨蜗牛可卖1.5万元。

“试点成功以后,我们将大力推广,免费向村民提供技术,联系销路,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杨玉玲说。

近年来,平桥镇积极利用空间治理取得的成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现代农业,打造平桥芡实种植、稻虾轮作、优质稻米生产等“农”字名片,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