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13日

布谷声声

阅读数:327  

野 泉

本来是不打算回家的。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昨晚散步,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昨晚不是叫一声,而是叫了好多声。布谷鸟的连连叫声,让我想起老家的收麦。我不仅生长在农村,而且有两次回乡务农的经历。在农村劳动时,常听老人们说,收麦是件特别重要的事,重要到什么都可以放一放,抢收却不能放。老人们说这话的时候,还讲了一条关于布谷鸟为什么会在麦收季节叫“黄麦早割”的传说,给我印象很深。

每到麦收季节,布谷鸟不停地叫“黄麦早割”,那叫的不是鸟,是受饥饿而死的人的魂灵。

老人们讲这个故事还说出了根据。他们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地区本来很富庶,是鱼米之乡,然而,南宋建炎二年冬,政府无能力抗拒外敌,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以阻金兵”,决口以下,河水东流,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从此,淮河下游的人民就多灾多难了。人们为了度荒,每到春天,纷纷外出,或做工,或乞讨。有一年,当大家从外返回家乡准备收麦时,已错过了麦收季节,麦子全部霉烂了。由此,很多穷苦人被饿死。没有按时收麦,成了这些饿死的人的心结,他们心不甘啊,便变成了鸟,在每年的麦收前不停地叫:“黄麦早割,黄麦早割!……”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抢收麦子。

一下车,热浪扑面而来,简直是进入锅炉房的感觉,头上也随即就冒出了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麦黄风”,难怪“麦老一晌”呢!看着金灿灿的麦田,30多年前的麦收情景又浮现眼前。

割麦的人天还没亮就拿着镰刀下地,直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才收工,若天气预报情况紧急,还要加夜班——吃三睡五干十六(吃饭三小时睡觉五小时抢收干活十六个小时),就是当时的实况。白天,天上太阳晒,地下热气蒸腾,晚上,蚊子咬……

挑麦把的,或戴柴篾编的斗笠,或戴一顶麦秸编的草帽,光着上身,赤着脚,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担又一担。累,也得挨着,每个人脸上都泛着赤红。

老人们也上阵了。他们头戴草帽,挺着黝黑的胸膛,握着木锨,唤着风,一锨扬起,一锨跟上……

天空云波诡谲,若有什么情况,晒场的就喊开了:“抢场啦!”“抢场啊!”随着呼喊声,一部分拿着笆斗、脸盆、簸箕冲向麦场,一部分,拿着木叉、铁叉,奔向麦把堆。所有人都在忙,在与云雨竞拼,为的是绝不让到手的粮食淋湿霉变,绝不让一年的汗水白流……

走着想着,走进村子,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忙——忙过节,家家都在做菜忙中餐。

“黄麦早割,黄麦早割!……”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布谷又叫了,我望着在家里忙做饭的弟弟,抱怨说:“麦子都老在田里,该忙收麦,饭什么时候不能吃?”

天上的布谷又叫了,弟弟告诉我,现在布谷鸟叫的已不再是“黄麦早割,黄麦早割”了,而是“快快播谷,快快播谷!”现在都用联合收割机,收麦的人只要准备好口袋就行。而种田却是一件难事,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人连老人和孩子都带走了。种田的效益很低,不少人都已不愿意再种了。再说,现在国家的城市化,大片大片的土地都……

与弟弟正说着话,天上的布谷又叫了。不要说,经弟弟这么一提醒,听到的还真有那个意思,变成“快快播谷,快快播谷”了,那声音虽然极为洪亮,却带有凄惨的味儿。

布谷的叫声真的神奇,竟可以译出不同的版本!雨淋麦黄,风吹谷黄,听出的是“黄麦早割,黄麦早割!”而当下,人走田抛,建城圈地,布谷鸟竟又为土地为播种而叫:“快快播谷!快快播谷!”真难为它们了。

布谷声声,可以翻译成不同版本的蕴含,好像都是农民的事。其实不然,农民从最忙碌中解脱,是社会的进步,而建城圈地,人走田抛,也是当下社会的一种危机。布谷对这种危机的提醒,提醒的不仅仅是农民啊,还包括提醒我们政府及全社会对土地、农业、农民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