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6日
竹海深处
阅读数:690
骆洪宾
今年春夏交替之时,我从淮安又一次来到成都。此次行程中,有去望江楼公园寻访唐代女诗人薛涛遗迹、观赏“天下第一长联”的安排,心中充满期待。
在去望江楼之前,我对薛涛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只知道她是唐代女诗人,人称“女校书”,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走进望江楼公园大门,由于没有传统中式照壁的遮挡,一片苍翠竹海猛然间扑入眼帘。薛涛一生爱竹,她写竹的诗最有特色,也常以竹子的美德来激励自己。为了纪念薛涛,后人在园内遍栽佳竹,其中不乏名贵竹种。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天下第一竹园”。
漫步在竹林的小径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空气清新湿润,绿荫带来了凉意,人的心情也变得宁静和愉悦起来。我发现,这里的竹子除了挺拔俊秀之外,竹与竹之间,疏密恰到好处,深处的景物不会被一览无余,就有了纵深、有了密度和诗意。回想一下薛涛写竹的诗,现存的只有三首,但每一首都堪称绝妙,特别是《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多年前,我去过杜甫草堂,那里也遍植了许多竹子,点缀于草堂、花园、庭院、小径和水塘周边,让景色看起来更加雅致。但是,草堂不以竹的品种和数量取胜,它的长处是意境,人们称之为“竹意”。眼前的竹子有别于草堂,以竹的品种和数量为傲。于是,人们称之为“竹海”。
在竹海中走走停停,不时会遇见一块块形状奇异、大小不一的石头,悄无声息地站立在竹丛中。石头的正面,用不同的书法字体镌刻着一首首薛涛的诗作。移步读去,仿佛徜徉在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此时,我的心中也充满了诗意。
不经意间,走进了一条“枇杷门巷”。“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客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赞扬的就是唐代女诗人薛涛。这是一个出入口,巷名就取自王建的这首诗。沿着巷道前行,一路红墙青瓦,将人们引入了历史中的成都,引入了薛涛传奇不凡的一生。
薛涛纪念馆原名雷祖庙,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是那时人们登船之前拜神祈求平安的地方,清咸丰初年(1851年)毁于战乱。现存建筑为同治五年(1866年)成都知府孙濂组织重建。2005年,望江楼公园对其建筑翻新改造,主馆及庭院面积约2300平方米。
走进薛涛纪念馆,一股大唐盛世之风扑面而来。展览以“万里桥边女校书”为主题,通过多维度、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运用声音、图片、实物、模型、沙画、宣传片的形式,配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能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的场景。内容分别通过“锦城丝管日纷纷”“浣花溪上如花客”“最高层处见边头”三个单元、七组分类,详细讲述了“女校书”薛涛的传奇人生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清晰地描绘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在馆内,看到精心整理的《薛涛存世诗歌名录》,每一首诗的名字都在其中。同时,还特意选出分别代表薛涛豪迈与婉约不同风格的两首代表诗作,让观众了解这位女诗人的创作宽度与广度。
参观过程中,薛涛的人生轨迹,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她年幼时随父入蜀,聪慧善辩,知晓声律,善于写诗,名动一时。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受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召令入了乐籍。后因得罪韦皋被罚往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被召回后便脱离了乐籍。脱籍后,仍出入于幕府。据史料记载,与薛涛有唱和往来的节度使,有韦皋、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六人。与薛涛有往来酬唱的文人名士,有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王建、张籍、张祜等二十人。薛涛与韦皋、元稹两人各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其传奇人生增添了不少色彩。
薛涛一生创作经历丰富,曾有《锦红集》五卷,500首诗,可惜大部分诗作在流传中散佚。《全唐诗》中收录88首,近代张蓬舟《薛涛诗笺》中收录91首。她的诗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清丽雅正,含蓄委婉,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不仅诗名远扬,她还自制一款尺幅较小的彩色诗笺,亦享誉千载,被人们称为“薛涛笺”。
纪念馆边的“读竹苑”内,有一座薛涛塑像,高三米,汉白玉雕成。近处看,她体态丰腴,脸如玉盘,发髻高盘,服饰华丽飘逸,尽现唐朝女子之美;远处望,她手执诗卷,行吟在茂林修竹之间,含笑款款地走来,颇有盛唐诗人们的风采。
薛涛井,建于明代,旧名玉女津。清人于石碑上题“薛涛井”三字,款书“康熙甲辰(1664年)三月立”。井台为石质圆形莲花石座,有石盖,井口呈八角形,井的口径75厘米,井后立有砖石牌坊一座。井旁修竹茂密,曲径通幽,有疏篱小亭及石刻“万里桥边女校书”一诗。
傍晚时分,来到望江楼前。一副212个字的长联,让人惊叹不已。最后一句“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给人深深的启迪。
登上望江楼顶层,静立凭栏,思绪万千。此时,俯视茫茫竹海之中,一位唐朝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又似乎看到一缕灵动的诗魂,其形态翩若惊鸿,随风轻盈飘逸,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