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9日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阅读数:339  

张传兵

近日,学习强国刊载了淮安车桥持续加强芡实品种改良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开展精深加工、创新营销模式,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乡村一个个特色产业,蕴藏群众致富经,拓宽发展振兴路。淮安车桥芡实为什么这么火?

产业振兴,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车桥镇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使芡实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和年综合产值逐年攀升,去年获评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接受了全省农业项目观摩。苏嘴镇依托黄河冲积平原南缘地理位置和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禀赋,大力发展小西瓜等产业。该镇先后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表彰。此外,还有钦工镇翠冠梨、流均镇富硒米、博里镇稻鸭米……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就能长出千姿百态的产业。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升级。芡实之所以品质好、名声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泛应用现代栽培技术,每年举办芡实种植培训班,催生一大批田秀才活跃在田间地头;得益于技术支撑,芡实种植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控,芡田实现精细化。同时依托芡实产业优势资源,一二三产融合初具雏形,从种苗繁育、种植、采收、加工、贮藏,到芡实鲜米、芡实月饼、芡实糕点、芡实酒……产业链日渐完善,提品质、强产业,补链条、增价值,小芡实背后的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整合资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过去农户划埂而种,土地产出较低,群众收入不高。车桥芡农反映,各家单打独斗,技术参差不齐,销售单一,只获微利。为此,在淮安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指导支持下,整合项目资金,建设芡实生产基地,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进实施芡实深加工项目,成立芡实产业链党委,组建芡实研究院,系统谋划芡实全产业链发展,解决了产业发展一系列难题。同时鼓励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催生了一大批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2600多人。在问题中找解题思路,从思路中找发展出路,车桥镇在水中捞出了“金豆豆”,蹚出了幸福路。

车桥镇发展特色产业,是淮安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做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大文章,需要良好的资源禀赋,更需要坚实的技术支撑、完善的政策保障,需要加强探索破解难题,把生态治理和三次产业融合有机结合起来,特色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