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15日

倾听绿色旋律

阅读数:122  

周振华

3月的北京,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一双双燕子飞回来了。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送走了又一个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个播种绿色、孕育希望的节日,散发着旺盛的生命气息。实际上,不只是植树节,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每天都在将新绿播种;更有生态护边员、边防军人,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到沙漠、荒野、高原,播种到那些少有人烟的地方。

“绿”,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在中国文化里,它代表着生命的蓬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象征着宁静与和平。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艰难奋进、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态环境脆弱,很多地区田野萧条。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多么渴望山河秀丽、生态蓊郁,多么渴望让广袤疆域早日披上绿衣。

天地转,光阴迫,植树造林,刻不容缓。于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原野上,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誓将绿色铺满祖国大地。

在这项艰巨的挑战中,我们总能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身影。

多少年来,官兵与群众一起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参加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北方防沙带建设,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协助推动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高海拔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绿色振兴发展,实现生态富民……

只要有军人驻守的地方,从来不会缺少绿色。在营区里、在边防哨所,到处是官兵亲手栽下的绿意。

你看,在官兵的用心呵护下,营区里的乔木、花草和果木,长得那样茂盛,生机勃勃。那满眼绿意,给人以清新的慰藉。你看,在那少有人烟的边防,官兵用锲而不舍的执着和毅力,在风沙肆虐或高寒的环境下,种植出棵棵绿色林木,让那荒芜的高原戈壁出现了生机盎然的绿洲。

每年到了春季,看到绿色渐渐铺满大地,我都会想起儿时的故乡——那个贫困、荒芜,不见一点绿意的地方。

早年在我的老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一片荒芜。直到有一天,村东的山上来了一支造林队。在彼时小小的我眼里,他们年轻的脸像天边刚升起的朝阳,映着金灿灿的笑意。他们像“愚公”一样,在山上一干就是8年。8年里,他们常年吃住在山上,任风吹雨打,任风霜爬上他们的眼角发梢……后来,家乡的山岭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松柏,风一吹,像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毯。

时光流转,孩子在长大,树木在生长。如今,故乡那曾经裸露的山脊,早已被茵茵绿色覆盖;那广袤的原野,到处生长着几米高的荆条树——这是我儿时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哪里还会相信,在我们那个年代,光秃秃的山上,甚至找不到柴火用来烧火。

漫步在这春意渐浓的季节,我心中充盈着感动与喜悦。

我看到历经岁寒的松柏,在春日的阳光下伸展着,笔直挺拔、绿意蓬勃。这旺盛的深绿,让我想到那一片片植被高大的树林,在阳光雨露的照拂下、在风雨雷电的考验中,依旧那样葱郁、那样生机盎然。这绿色,更像将风霜挡在身前、将人民护在身后的中国军人的迷彩。

我看到刚吐新绿的柳枝,在独属于春的柔风中招摇着、生长着;看到悄悄发芽的小草,是多么可爱、多么活泼。这是鲜嫩的翠绿,是蓬勃生命的起始。它们多像在祖国与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孩子啊!

春的画笔是这样多彩、这样灵动。我看到有深绿、浅绿、墨绿,绿得厚重、绵密、深沉、饱满……在祖国的大地上,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我想,等到了秋天,我们将会收获一个多么五彩斑斓、层林尽染的世界啊!

如今的中国,放眼望去——山河壮丽、生机勃勃,大江南北、水清岸绿。

“三北”防护林、塞罕坝建成林场、毛乌素沙漠披上绿装……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化奇迹。宝石般的绿色由浅入深、由点向面,放眼望去,已连成了一片绿色山河。这份成绩单,凝结着多少人的汗水和努力!

春风中,我欣赏着这满目的苍翠,期待未来山更青、水更绿,绿色的旋律响遍中国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