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01日
江苏奇乐娃实业有限公司
智造好教具 温暖成长路
阅读数:49
通讯员 彭梅娟 孙 强 章士涛
位于施河镇的江苏奇乐娃实业有限公司,在教育装备的广阔天地里从乡镇小厂起步,一路砥砺前行,如今成为行业标杆。它不仅用匠心智造温暖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更积极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
从乡镇作坊到行业标杆的蜕变之路
在教育装备行业深耕二十余载的江苏奇乐娃实业有限公司,用匠心与创新谱写着中国制造的成长传奇。1998年,在施河镇老街上,十几个工匠在简陋作坊里敲打出第一批木质课桌和简易体育锻炼产品,开启了这段不凡征程。如今,6.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里,500余名员工与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年发货量超3亿元,产品通过集装箱卡车送往全国校园和体育运动健身场所。
“当年送货的三轮车换成集装箱时,我激动得手都在抖。”叉车师傅刘连锋感慨道。从木屑飞扬的手工车间发展到配备24台焊接机器人的列阵,三条智能化喷涂生产线;从单一课桌椅的生产到覆盖全学段教育装备和国家标准级体育器材产品的研发制造,这场蜕变背后是董事长胡洪带领团队“踏实做产品,真心为教育,健康为人民”的坚守。公司现拥有150余项专利,通过三大国际体系认证,成为中国教育装备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体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绿色标杆企业,产品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千余所学校和体育运动场所。胡洪本人被评为淮安市劳动模范。
2
创新智造双轮驱动发展引擎
走进奇乐娃车间,机器人精准焊接与学生课桌椅的木质清香相映成趣。“这些铁臂伙伴比老师傅还稳,但我们也在学编程维护。”工段长陶留春边调试设备边说。在胡洪“产业工人是企业脊梁”的理念下,公司构建了多种途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投入260万元培训经费,通过校企委托定向培训,企业内部定期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练兵、“微创新”奖励等机制活动,让70%以上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形成智能制造与人工匠艺的完美融合。
胡洪深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懂得产业工人的成长对企业未来的意义。他常说:“产业工人是企业的脊梁,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他的推动和鼓励下,工人积极提升技术水平,企业让产业工人队伍在智能化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企业内需和工人的自觉行为。
公司研发中心堪称创新策源地,陈列着诸多"接地气"的专利产品:南方防潮黑板采用纳米涂层技术,北方教室的加厚暖气管防护罩,内置温度传感控制器,实现精准控制。还有通过30多道检测工序的“十年不晃”课桌椅产品。更令人称道的是胡洪的创新理念不仅局限于研发团队,他更鼓励一线产业工人提出“微创新”“微改进”,让创新成为产业工人的自觉行动。为了提升工人的质量意识,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考核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工人都成为产品质量的守护者——近三年一线员工提出的370多项工艺改进,让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
3
教育情怀铸就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区优秀人大代表和市劳模,胡洪始终践行“教育装备要温暖成长路”的初心。他连续五年议案推动乡村学校装备升级,设立“奇乐娃教育奖励基金”资助贫困学子,累计捐赠价值超790万元的教学设备和助学资金。
面对未来,奇乐娃积极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与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基地,为产业工人提供学历提升通道;研发智慧校园系统,将物联网技术融入课桌椅设计;投资建设教育装备体验中心,年接待超5000名师生实践交流。“我们要让教室会思考、教具能互动、工人懂智能。”胡洪描绘着新蓝图。
从木工刨刀到工业机器人,从课桌制造到教育生态构建,奇乐娃用二十五年诠释着"匠心智造"的深刻内涵。这家扎根乡镇的企业,正以每年30%的研发投入增长,在教育装备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为千万学子的成长之路铺就温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