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是江南第一燕‌

阅读数:569

贾玉琴

早餐后闲来无事,拾起一只篮子,欲从树上摘下些杏子泡酒。还没走近杏树,一只燕子忽地飞了出去,吓我一跳。打小就喜欢燕子。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长上一双翅膀,燕子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曾有燕子在我家厨房门口筑窝,我开心得手舞足蹈!我顶喜欢站在燕窝下方,一边端详着窝里的那户“人家”,一边端着饭碗。有几次不知什么东西掉进我的饭碗里。我把饭倒掉重盛。那时候一碗饭多金贵啊!父亲命令我吃饭不准再离开桌子半步,并趁我不在家时把那燕窝给捣了。我因此气得一天没吃饭,学也不肯上。那天我画了几百只燕子,直到画饿了、画累了、画睡着了!

忽而记起几天前随团去了常州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平日里我酷爱游山玩水,却不喜参观故居或纪念馆,而他的纪念馆却是我极其向往的,因为他是“‌江南第一燕‌”‌ !

他诞生在没落的封建大家庭。12岁时因付不起房租,搬进了瞿氏祠堂。彼时他生活惨淡,正所谓“‌穷困与诗画相伴,绝望与清高同在”‌。对着祠堂内一块块阴森森的木牌灵位,他曾拱手道:‌“‌列位祖宗,打扰了,我瞿秋白来贵处借一方宝地读书来了。”‌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首诗出自他写给王剑虹的情书。她仰慕他的儒雅渊博和传奇经历,他欣赏她的勤奋好学和追求独立。‌然而造化弄人,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燕尔新婚,半年后便阴阳相隔。

如果说他与王剑虹的爱情是儿女情长,那他与‌杨之华‌的爱情便是志同道合。电影《‌秋之白华》‌完美演绎了他们极富传奇的爱情故事。一个心中燃烧着改变世界的炽热理想的读书人,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牢笼的坚韧女子,他们从相知相恋到终成眷属,再到死生阔别,两颗灵魂在黑暗中相互照亮。

祠堂内,“‌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面,树立着他古铜色的石膏像。他的身姿如此矫健,神采如此飞扬,书生味如此浓郁。

他爱吹箫。窗棂边还挂着一支铜箫。好想听听他的箫声!会不会因着那箫声曾有燕子飞来过他的窗口?那箫声定在多少个夜晚扰乱过若干颗心。那箫声里流动的是爱恋、是思念、是忧愁、是不甘、是奋进、是希望!那箫声时而绵长久远,似在唤醒沉睡的记忆;时而低沉深邃,似在诉说着对谁的思念;时而凄婉忧伤,似在诉说着人世的疾苦;时而悠扬激越,似在诉说着满腔的斗志……

他忧国爱国,心系革命。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到常州,他自己动手,把象征封建腐朽的辫子“‌咔嚓”‌一声剪掉。他提着断辫子跑到母亲面前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后被当局逮捕。关押三天释放回家后,‌引发肺病吐血,他却豪迈地说:‌“‌ 干了这平生痛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 ‌”‌

他有远大理想,并敢于为此上刀山下火海。他遭叛徒出卖后,被国民党第36师‌师长宋希濂竭力‌劝降。他非但没有归降,还在关押期间写下具有独特价值‌的自白书——‌《‌多余的话‌》‌。‌劝降梦想破灭后,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他缓步走向刑场,一路高歌。那个视死如归的镜头,令我情不自禁泪湿眼底,好想抱抱那个永远停留在‌36岁‌的他。

他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1935年‌在福建为革命献身,他只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短短36年‌,他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共领袖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他的人生辉煌,贡献巨大,同时又饱受磨难、曲折悲壮。他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实现“共产主义人间化”‌,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光明、美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他是中国系统‌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他每夜可译一万字不加修改,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代表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之前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

我宛若一只北方飞来的燕子,盘旋在“‌江南第一燕”‌的“燕窝”‌上方,寻觅着他的足迹,欣赏着他的成就,追随着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