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云报平台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太湖春思

阅读数:522

管广静

车轮飞快地转动着,向着家乡的方向驶去。无须回头,我知道,太湖早已落在我视线无法企及的地方,二泉映月的琴音也被繁华都市汹涌的人潮淹没。然而,那万顷的碧波,却在我的心湖漾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初识无锡,来自二十年前一日游的浮光掠影。灵山寺钟声渺渺,我忙于为同伴拍照,与山顶佛光擦肩而过。路遇太湖,在车上匆匆一瞥她的朦胧身影,便随烟尘遁去。仿造的三国城、水浒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影视体验,终不如那些美丽传说,以及那首《太湖美》的悠扬澄澈:“水上有白帆呀,水下有红菱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一座城,若无情感的牵绊,它只是一座属于别人的城,我们不过是陌生的过客。

再访无锡,是因曾奋笔耕耘的《东林书院》论坛的故人。那日,恰巧我路过,恰巧你们在。在桂香缭绕中,我们或驻足细观,或凝神远眺,身心沉浸其间,于山水灵秀中,方不负红尘相逢意。

夜幕下的太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恰如我们的思绪,在月色里荡漾。看远方隐约,听秋虫啾啾,还听,我们曾经的故事。风华正茂时,我们在论坛指点文字,挥洒对文学的热爱,并合集出版了《风行东林》文集上下册。在湖光山色里,我一遍遍地读你,读你在惠山老街,读你在锡山塔下,读你在芙蓉湖畔……每翻看一页,便添一份了解,更增一份爱意。于我,太湖就是一本充满了诱惑,却怎么也读不完的书。

一些重逢总在意料之外。时隔多年,当听说因纪念馆闭馆,行程更改至无锡时,我平静的心湖骤起波澜,那湖,那人,虽久未提起,却从未忘却。

此行虽已错过春日盛景,游人不是很多,我们的步履反显从容。行至一处花海,正沉醉于蜂蝶嬉戏的画面里,身后忽起喧哗。回首,原来是同行的金老步履蹒跚——鞋底一处胶胶,羁绊了前行的脚步。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寻来透明胶带,将脱胶部分小心缠绕、固定,让老人得以继续丈量这故地的温暖。金老一生心血倾注于南闸民歌的发掘、研究和推广,是位令人尊敬的老者,纵然腿脚不便,此行却未曾落下一步。小小的插曲惊醒同行者,大家的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那略显蹒跚却无比坚定的背影,无声的关照在步履间流转。

伫立太湖边,凭栏远眺,四野苍茫,远山含黛,水天相接处帆影点点,鸥鹭的翅膀划破长空,留下惊鸿一瞥的弧线,旋即隐入无边的苍青。我与苏苏几个人结伴而行,每每贪恋眼前景而稍稍落后,总见苏苏频频回首,目光在攒动的人影里焦急地搜寻,或是一个电话急切地响起,或是在前方静静等候。那一刻,心头涌上的暖意,映照着曾经旅途的孤寂。

向无锡的朋友们发去定位,屏幕那端,一张张笑脸热切邀约。然而,咫尺天涯。机缘巧合,我再次来到你们的城市。吹着你们吹过的风,踏着你们走过的路,心早已飞向你们,身却困于集体的行程。相聚的渴望,凝成了遥不可及的星光。只能隔着屏幕道一声珍重,将遗憾深埋心底,留待下一次重逢的期盼。

一座城,不只是砖石堆砌的一座城,因为你们,它也成了我爱的城。

夜游惠山古镇,是计划外的行程。晚餐后,不愿辜负时光的我们几人相约,打车去看看夜色中的古镇。穿过“人杰地灵”的巍峨牌坊,眼前是灯火织就的星河。大红灯笼沿河蜿蜒竞放,倒映在氤氲的水面,碎成无数跳动的星辰。河水低吟,轻抚石岸,细诉着千年沧桑。漫步古街,脚步踏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宛如家乡河下古镇的石板路,早已被时光打磨得温润如玉,每一步都仿佛叩响历史的回音。橱窗里,丝绸、苏绣、紫砂壶,每一件都承载着江南的精致与韵味。垂柳依依,晚风送来隐约的丝竹。河面上,一艘乌篷船缓缓划过,船头伫立一位身着清朝服饰的男子,演绎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岸边绣女长袖翩跹。夜色中的古镇,仿若时光隧道,将我们带回那个烟雨朦胧的旧江南。

时间把仓促留了下来,却把惆怅根植于心田。太湖,总是与你匆匆相见,又匆匆别离。所幸,相遇的每一寸光阴,我们都未曾虚掷。当月娘照我窗时,我知道,春思不仅落在了我的窗前,也落在了太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