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5日

‌‌全力以赴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好一棒”‌

阅读数:120  

孙 青

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明确“2027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这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国家行动计划,为教育改革发展擘画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作为基础教育“领头雁”的中小学校长,当以“六个始终坚持”为路径,在新征程中跑出“最好一棒”。

一要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鸿篇巨制中精彩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篇章。要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健全优化学校章程实施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学校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努力打造出一个个有温度、有标识度、有美誉度的闪亮坐标点。

二要始终坚持将做教育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紧围绕教育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标《纲要》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放眼大处,落笔小处,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办学活力,在加快建成现代化教育强校、全面赋能教育强县的“接力赛”中,全力以赴跑出自己“最好的一棒”。

三要始终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质量。再忙再累,不能忘记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不能忘记教师自身的修为。”要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为价值引领,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助推剂”作用,积极支持推进教师参与名师培养计划。要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努力让广大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大先生”、成为孩子们人生中遇到的“最大幸运”。

四要始终坚持坚定扛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史”教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确保广大青少年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与阵地,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将“扣子扣起来、脑袋富起来、身体壮起来、心灵润起来、手脑动起来”,五育并举,知行合一,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要始终坚持聚力夯实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战略基点。持续提增“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活力,积极支持学校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积极将科技教育融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确保他们能在未来发展中具备竞争力和适应力。立足实际,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育人质量,努力让寄宿制学校“馨而优”、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办出群众有口皆碑的“家门口好学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每个孩子都能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六要始终坚持致力画好校家社协同育人最大同心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要积极宣传《纲要》,坚定实施《纲要》,全面落实《纲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为学校创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争取全方位的要素支持;要敞开门来办学,借力“家校共育”工程,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积极鼓励家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要主动引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持续放大“1+1〉2”办学效应,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形成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教育强国的新赛道已在脚下,让我们全力以赴,跑出属于这一代人的“最好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