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0日

电力铁军高温下的18个小时……

阅读数:176  

通讯员 智琳越

7月7日,小暑当天,热浪来袭。在南巽路段10千伏南门东115线019-01号杆线迁移作业现场,高温考验着每一位供电人。供电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奋战高温,将一根根电缆有条不紊地拖入预定的管沟,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不断滑落。晚上10时16分,随着最后一张作业票终结,这场从凌晨4时开始,历时近18小时的杆线迁移攻坚战终于圆满完成,为南巽路道路拓宽按下“加速键”。

据悉,作为我区2025年重点市政改造项目,南巽路改造工程承载着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使命。该工程西起南门大街,东至楚州大道,全长677米,预计七月中旬实现通车。在路中的1-12号杆线及附属线路,成为工程推进的“拦路虎”,必须拆除升级。

为破解难题、抢抓道路通车节点,淮安供电中心迅速组织攻坚小组,前期多次深入现场勘察论证,精准制定“迁杆移线+电缆入地”方案,完成3台智能环网柜、3台箱变安装、低压电缆分支箱9台及总计1093米电缆敷设。时间不等人,所有电力迁改工程必须赶在7月7日这一天完成!这不仅是为道路拓宽扫清障碍,更是兑现对民生用电不间断的庄严承诺。

“三高”挑战下的集结号

凌晨3时许,天还未亮,南巽路杆线迁移工程现场相关负责人唐雪峰、陈龙、陶宋便已起身。他们趁着清凉夜色赶赴现场——一场与时间、高温较量的硬仗即将在破晓时分打响。

4时整,探照灯刺破黑暗,沉寂的南巽路段骤然苏醒。随着施工持续进行,阳光显著增强,施工人员的身影在强光与飞扬的尘土中奋力穿梭,尘土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汗水浸透了厚实的工装,紧紧贴在身上;不过片刻,又在烈日的暴晒下,那衣衫边角留下道道斑驳的盐霜。

“这次是真正的‘三高’——高温酷暑、高密度居民区、高可靠性要求。”现场负责人唐雪峰嘶哑着嗓子介绍。工程核心在于“零停电”:既要拆除横亘在道路中央的1-12号杆线及附属线路,为南巽路拓宽按下加速键,更要确保道路两侧及周边700余户居民、商铺,用电无感知。

为此,淮安供电中心精锐尽出,派出1辆中压发电车和2辆低压发电车进行保电,带电作业人员8人,市公司支援带电作业14人,电气施工人员45人,共计67人参与施工。寿星养老院内,技术人员悄然接入应急电源,确保凉风习习;外围则实施“发电车先接入、旧线路后拆除”的精密“带电手术”,悄然间即实现了新旧线路无缝切换。

烈日下的精准“绣花”

在狭窄的管沟旁,上午的烈日已将电缆盘和牵引设备烤得烫手。沉重的3*400mm²大截面电缆如同一条巨龙,在施工人员的引导下,需要精准地穿入预埋的管道深处。陈龙紧盯着电缆入管口,汗水不断滚入眼睛也顾不上擦,他沙哑却坚定的指令穿透机械轰鸣:“牵引慢一点!注意弯曲半径!稳住!”滚烫的电缆表皮几乎无法徒手触碰,他和伙伴们依靠工具和厚手套,全神贯注地调整着电缆的角度和行进速度,确保这关键的“血管”毫厘不差地嵌入预定位置,为后续的“零停电”切换打下坚实基础。

“大家辛苦了!喝口水,歇一下。”中心总经理杨飞、副总经理宋凯赶赴现场,看到员工们被汗水浸透、几乎能拧出水来的工装,杨飞一边将冰镇矿泉水递到他们手上,一边仔细查看作业面,“大家进度抓得紧,但安全这根弦更要绷紧!这天气,大家千万注意防暑,感觉不对马上休息。”这实实在在的关心,为现场更增添了一份干劲。

攻坚任务终拿下

夜幕降临,探照灯再次亮起。陶宋带领团队在灯光下进行最后的接线与检测,指尖在复杂的线路间飞快动作。22时16分,当最后一声“合闸成功!”响彻夜空,连续奋战18小时的攻坚战终于告捷——1093米电缆深埋地下,3台智能环网柜与3台箱变拔地而起,一次融合设备构建起故障自愈的坚强电网。

汗水浇筑通途,灯火守护民生。这场与酷暑竞速的杆线迁移,不仅为南巽路如期通车扫清了关键障碍,更在热浪翻涌的盛夏,以不停电的承诺和18小时的极限坚守,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滚烫初心。供电铁军以钢铁意志熔铸的责任担当,正成为这座城市发展脉搏中最坚实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