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2日

周如仲:共产党是穷人的希望灯塔

阅读数:238  

融媒体记者 陈雅文 刘 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记者寻访了抗战老兵周如仲,聆听他的烽火记忆。

 

贫苦少年,投身军旅寻曙光

 

“征兵时地主富农不要,都是穷人家去。我们上不起学,家里也没地种。”在周如仲的认知里,共产党是穷人的希望灯塔,是引领他们干革命、求解放的坚实依靠。正如那句俗语“天上饿不死鹰,地上饿不死兵”,在抗战那段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里,农村家庭普遍深陷贫困的泥沼,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生活的常态。参军,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捍卫民族的尊严与自由,更是改变自身命运、寻求一线生机的唯一途径。

周如仲家在村里是孤姓,时常遭受其他村民的排挤与冷眼。他渴望摆脱这种困境,去部队当兵,成为他心中开辟新局面、开启新人生的希望之路。年仅15岁的周如仲,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毅然决然地离开父母的怀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淮安县警卫连。

 

技能特长,军旅之中展风采

 

初入部队,周如仲凭借熟悉水性的优势,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他擅长捞鱼摸虾,这一特长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逢过年过节,周如仲总是主动请缨,下河摸鱼。鲜活的鱼儿被端上餐桌,为战友们增添了美味,也让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温暖与欢乐。

黄桥战役行军途中,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部队面前,河水因寒冷而结冰,渡船在对面,部队行进受阻,战士们心急如焚。此时,首长走到周如仲面前,目光坚定而信任地看着他说道:“党和人民、同志们都需要你。”周如仲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毅然决然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他一边破冰,一边向对岸游去。“下水时不觉得冷,上来以后西北风刮在身上,浑身冷得发抖。多亏教导员,一上岸就把大衣裹在我身上,还让两个医生照顾好我。”最终,他成功完成任务,让全体士兵顺利过河,继续前进。凭借这一特长,周如仲在部队里立下了三等功。

 

战火洗礼,忠诚使命践承诺

 

如今95岁高龄的周如仲,听力渐失,口齿也不再灵便,但每当谈及那段烽火岁月,他的眼中便会闪烁出炽热的光芒,话语滔滔不绝。陆涛春和周如仲同村,后又在一个部队,提起参加过哪些战役,陆涛春凭着和周如仲之前的交谈一一细数。“他的战斗履历我印象比较深,仗打得比较多,比如陈毅指挥的曹甸战役,全程参加了车桥战役,再然后是涟水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以后是参加解放大西南。”

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周如仲不仅有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更有着坚定的原则和信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无论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是在生活中坚守原则,他都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对党的承诺,忠诚党的事业,坚决完成任务。“我没文化,文的我做不来,但要是让我上战场、干武事,我绝对不含糊。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在所不惜。”周如仲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彰显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原则的坚守。

 

 

【“恩来星”小记者手记】

 

今天,亲耳聆听了周爷爷讲述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特别是他冬天下河捞机关枪的故事,让我备受鼓舞,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将认真学习,以英雄为榜样,不畏艰苦,勤学奋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汤昕曈)

 

【青年记者手记】

 

采访抗战老兵周如仲,于我们是一场触动灵魂的时空对话。95岁的他,忆起往昔,眼中仍闪烁光芒。15岁投身革命,他凭借水性特长为部队添彩,冰河中无畏跳水助战友前行。他的话语质朴却掷地有声,“原则不能忘,要勇敢担当”。这是他一生的坚守,也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写照。周老的故事,是抗战英雄的缩影,他们的奉献铸就了今日和平。作为记者,我们有幸记录这段历史,更应让英雄精神代代传承。愿我们铭记他们的付出,在新时代汲取力量,勇毅前行,不负先辈期望。

(陈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