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1日

善行天下 慈者恩来

阅读数:385  

咸高军

在将淮安市关天培小学创建成全国慈善文化示范学校期间,特别是筹建慈善体验馆时,我才深刻认识到伟人周恩来对国家、对人民贡献的全方位性。周恩来、邓颖超究竟抚养、照顾了多少革命后代?他们抚养照顾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大爱无疆:润泽烈士后代

周恩来十分关心烈士子女。如被蒋介石1927年杀害于上海龙华的孙炳文烈士女儿孙维世,是被周恩来夫妇认作干女儿教育培养的;1945年10月8日在重庆被蒋军误枪杀害的李少石(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廖仲凯、何香凝的女婿,廖梦醒的丈夫),他的女儿李湄也是由周恩来、邓颖超关心抚养的。其中关心李鹏、曹云屏,最为典型。李鹏是李硕勋的儿子。当年,李硕勋被周恩来派往海南任特委书记。不料他到海南刚上岸就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光荣献身。遗下3岁的儿子李鹏,由妈妈赵君陶带着东躲西藏地生活,最后回到四川成都赵君陶的娘家。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得到消息后,马上派邓颖超和警卫员刘久洲开着吉普车到成都将李鹏接到重庆,安排进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学习。后又送到延安深造。当李鹏参军要上前线时,周恩来、邓颖超怕他年龄小,背不动手榴弹、米袋和背包,就把孙夫人宋庆龄送给他们的一床只有2斤重的丝棉被送给李鹏,以减轻他出行时身上的负荷。李鹏参军2年后,周恩来又把他送到苏联学习水电专业,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回国效力。曹云屏是曹渊的儿子,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的共产党员曹渊在攻打武昌城时牺牲了。曹云屏当时只有2岁。12年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4岁的曹云屏与在武汉的周恩来取得联系。周恩来立即邮寄给他20块银元的路费,让他们(曹云屏因为年幼,离家时由堂兄曹云青陪同)赶到武汉,后被送到陕北公学等处学习。曹云屏他们在陕北上学期间,周恩来先后给他们写了3封信,还把自己的一点津贴费拿出来,叫自己的警卫秘书邱南章送到学校,让曹云屏他们做棉衣穿。

二、大爱无言:润泽特殊岗位人员子女

所谓“特殊岗位”是指一部分由周恩来派出去做地下工作的人员或者父母均在前线打仗的指挥员等人。他们的子女因为年纪小,无人照管,就放到周恩来身边,请他们帮助照料。比如,龙飞虎当年在前线带兵打仗时,他的一双儿女龙小虎、龙小瑜就留在周恩来身边,也由他们帮助照管。

三、大爱无垠:润泽社会孤儿

新中国成立不久,北京一户居民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父母双亡,遗下5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周恩来夫妇从新闻媒体上得到消息后,就和有关方面联系,表示由他们负担这5个孩子的生活和上学费用。后来这5个孩子均学业有成,老二周同庆还当上了北京市供电局副局长。

四、大爱无私:润泽亲属师友

周家是个名门望族,仅周恩来亲弟弟周恩寿夫妇就有6名子女。建国初期,周恩来六伯父、前清举人周嵩尧写下的周恩来八等亲、五服以内的多达上百人。他们中生活有困难的找周恩来,上学有困难也找周恩来。周恩寿的6个子女上学都曾由周恩来他们负担过。周尔辉一家四代人都享受过周恩来、邓颖超的抚养。周尔辉奶奶、也就是周恩来八婶杨氏多年无业无收入,而孀居的周尔辉妈妈陶华也是无分文收入。他们的生活费、生病住院治疗费直至去世的安葬费等均由周恩来用工资资助。新中国刚成立,周尔辉就被周恩来接去北京上学读书,直到给他们举行婚礼。而周尔辉的二儿子周民要留学美国时,自己拿不出钱。周尔辉只好赴京向七妈(邓颖超)借了5000块钱。钱还不够,七妈的两位秘书赵炜、高振普又各借了2500块。后来还了两位秘书的钱,七妈的钱周民也无力偿还,也就算了。周恩来还曾向表姐龚志如、表哥万叙生、世弟高肇甫等亲友汇过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连在狱中服刑的堂弟周恩彦,周恩来也曾拿出50元钱,通过弟弟周恩寿给他汇去,并嘱弟弟写信鼓励周恩彦在服刑期间老老实实改造,好早日重新做人。周恩来、邓颖超曾经解释说,我的亲友年岁大的、年岁小的,他们生活、上学有困难,如果我们不管就意味着把他们推给国家、推给地方政府和社会。所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周恩来召开的家庭会议上,邓颖超同志曾动情地说:“你们有困难,我们的工资可以帮助你们,毫不吝惜。但我们从来不利用工作职权来帮助你们解决什么问题。”2017年7月26日,周恩来的侄孙、资深的数学教育家周国镇回忆他当年读中学每月拿学校的7元5角助学金被邓颖超知道后,她对周国镇说:“7块半钱对国家也是个负担,从今天起,你的生活费由我们管吧。”

五、大爱无声:润泽身边工作人员

对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说,西花厅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就是周总理。工作人员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周恩来对每一位在西花厅工作的人都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爱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第一个专职厨师王诗书是一位老红军,四川旺苍县人。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旺苍时,他参军随部队走了,丢下父母和妻子儿女。这一走就是18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与家里联系上。这时他家里早已物是人非:父母病故了,一双儿女长大了,妻子改嫁了别人。周恩来知道后,十分同情老王的处境:他为了投身革命,扔下一个家,也毁了一个家。于是,他让身边的一个服务员专门为老王师傅介绍了对象。结婚时,周恩来夫妇还拿出自己的工资,给王诗书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再说说西花厅的服务员霍英华。她是17岁调到西花厅工作的,因为家里太穷,没上过学。建国初扫除文盲时,霍英华报考了速成学校。可是晚上去学校上学时,连来回的公交车票也无钱购买,步行又赶不上。就在霍英华左右为难时,周恩来连忙让自己的卫士长成元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150元钱,到北京的天桥旧货市场买了一辆半旧的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女式自行车,帮她解决了困难。后来,霍英华把这辆车作为文物捐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类似这类对身边人员的资助,周恩来做了许多许多。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国后,周恩来夫妇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他们的收入从不自领,均由身边工作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据西花厅工作人员回忆统计:1958年至1976年,周恩来夫妇工资及利息总收入为161442元。其中:补助亲属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好友、社会孤儿等10218.67元。仅此两项资助支出就占其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这就是心怀天下、至慈至善的人民总理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