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7月13日
关于推动我区企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阅读数:1171
政 宣
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工业强区第一方略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主攻项目建设,落实激励措施,着力扶优扶强,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去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89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9户。但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由于诸多原因,一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适应,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区的企业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全区只有26户企业建立了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占规模企业的比重只有7.45%。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普遍没有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创新能力和投入严重不足,只能依葫芦画瓢做些低端产品。低投入直接导致技术落后,进而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与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阻碍技术进步,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企业人才基础较差。据初步统计,全区企业具备中专学历或初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仅有5000人左右,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不足2000人,这部分人员主要集中在井神、双环、共创、国信电厂、康乃馨等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面上中小企业各类人才平均每户只有5到6人,60%以上的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和管理粗放。一方面是企业规模小、运行成本高,用不起人也留不住人,甚至连技术工人都难留住;另一方面,没有专业人员就谈不上研发和管理,直接导致企业转型升级没有目标,经营发展步履艰难。
企业管理水平偏低。全区349户规模企业中,从事大米等一般农产品加工和羽绒加工的企业就占到54户。这部分企业尽管对全区开票销售的贡献高于面上一般的中小企业,但绝大部分用工少,员工的文化程度低,夫妻经营、父子经营、家庭成员经营等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和思维。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管理都没有做到,把握和掌控市场的能力偏弱,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及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后劲不足。
企业规模小、配套水平低。从2015年全区规模企业开票销售情况看,至10月底户均开票销售收入6218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7578万元少1360万元。年开票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全区只有4户。349户规模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对整个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现有的行业龙头企业缺少相应的终端产品,与本地企业之间缺少关联性。大部分企业呈现“小、散、弱”的状况,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以生产零配件为主,没有自主品牌,难以和大的产业、企业进行对接。
几点工作建议
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意识。首先要提升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认识,树立在转型升级中求发展的理念。政府各涉企部门要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要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不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增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推进企业积极创新。要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创新,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工艺变革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的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效沟通。招引技术创新资源,成立全区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服务。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帮助企业明确技术创新方向,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和加速技术改造,并对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每年的人才交流会和高校学生推介会,帮助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退休科研人才,运用他们的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改变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和管理人员,实行精细化的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要认真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财务会计等基本制度,加强以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的基础管理,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加强中小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帮助企业及经营者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把企业家队伍的思想统一到如何实现快发展、大发展、更好发展上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内动力。
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围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加大招商力度,积极招引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方便现有企业为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配套,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局面。充分发挥大企业、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规模带动作用,鼓励其凭借自身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开展产业集聚式招商和配套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要落实激励措施,推动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骨干企业对本地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